EN

话改革·建新功)周光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发布时间 : 2025-06-05 14:37:29

  周光权◆◆:法治环境的优劣是民营经济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其制定实施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必能有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中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在“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出了务实管用举措,形成制度刚性约束◆■◆◆◆★,积极回应广大民营经济组织和社会各方的期待■■★◆,特别是在案件管辖,财产查封■★◆■、扣押、冻结,赃款赃物追缴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从而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以立法实效切实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周光权:回顾中国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辉煌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领导之所以更加坚强有力★■,法治建设之所以蹄疾步稳★★■,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方面之所以能够迈出坚实步伐◆■,都得益于习法治思想的指引★■■■★■。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展开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建设之路。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坚信,在习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周光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无党派人士★★,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刑法学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近日,记者对周光权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您结合本职工作谈一谈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澎湃热潮中■■◆★★,改革强音响彻神州,奋进力量凝聚共识,实干行动擘画新篇。为生动展现新时代统一战线成员在中国领导下,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赤诚情怀,统战新语开设“线★■■◆★◆;建新功”专栏,反映统一战线成员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思考与实践,共抒助力改革◆■★★◆◆、建功时代心声。敬请关注!

  记者:请您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谈谈近些年我国在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方面有哪些重大改革变化。

  (周光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无党派人士★★★■■★,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周光权: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能脱离法治问题。作为法律工作者,我觉得非常振奋。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第9部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明确了法治改革的政策要求◆■,涉及到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和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五个方面的法治工作。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充分说明了★■★■★“法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离开法治,中国式现代化无法独立实现★★◆■■,唯有在法治的保障下才具有确定性、可预期性,制度基础才有可靠的保障。

  记者:习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您认为习法治思想在推动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记者★★◆: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请结合您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谈谈这部法律在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哪些作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

  周光权:我曾长期参与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深刻体会到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作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细节中一点一滴实现的◆■■★■◆。首先,在立法过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为人民立法。我参与全国人大立法工作这么多年来,感受到立法越来越注重征求公众意见■★★★■★。如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汇总整理公众意见,并在审议时作为重要参考。其次■★,关注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急群众之所急。体现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是中国领导立法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如民法典第1064条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债务规定的修改完善,是在立法层面把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梳理出来、积极回应,填补了法律漏洞。最后★◆,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实地听取民众意见。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新时代人大立法工作的创新发展。我参与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带队到重庆、贵阳、毕节等地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去看、去听★★◆◆、去了解,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尽可能在法律上有所体现并得到解决。新征程上★★◆,广大党外人士应当积极投身到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周光权:近年来★★★◆■,在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科学立法方面,我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修改宪法◆■★、制定监察法,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编纂民法典,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注◆■★★■◆。■★◆■“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通过立法活动■★,切实践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依法行政方面,各级行政机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加强重点领域行政监管执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在公正司法方面■◆■★◆■,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司法机关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向协作式转化。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形成党委领导下协同共治解纷的大格局,建成了世界上联动资源最多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全民守法方面◆■★★◆◆,加治宣传力度,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法治的认同感明显增强◆★■★■◆,法治观念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关推荐

2025-06-25

医疗保障法草案首次亮相 全民医保制度步入法治化轨道

2025-06-25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多部法律草案和报告

2025-06-25

详解我省毒情形势及应对举措 多部门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