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政治高度和职业底线出发,深刻认识编校质量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顶级刊物,出身不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承担着服务和党中央,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神圣使命。神圣的政治责任要落实到期刊编辑的具体工作当中,就必须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断推动刊物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编校质量也反映着编辑队伍的工作作风■★◆★、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必须从严从实抓好抓细。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于1980年创刊,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45个春秋,起点高、根基深、影响大★◆,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当之无愧的■■◆◆“大刊”,刊发的文章政治立场正确,学术质量上乘★◆◆■★■,具有引领性和标杆性◆■◆。经过几代办刊人的辛勤耕耘和勇敢开拓,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经形成以《中国社会科学》为龙头的“九刊两报一网”的学术融媒体方阵,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2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决定,把我从中国历史研究院调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担任党委书记、总编辑★◆■◆■◆,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第四■◆◆,以猛药治疴的决心和措施纠正编校质量下降的问题。对出现错误的编辑进行严厉的经济和纪律处罚,令相关责任人在部门会议、党支部会议上作出深刻检讨,部分人员还将进行调岗处理。通过倒查问题和严格执纪★★,促使全社人员警醒起来,以此为鉴,牢固树立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金民卿◆■★◆★■:学风建设是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学术研究是高尚的事业,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者在社会上是受人尊敬的群体■■,必须守住学术道德的底线。学者自身一定要加强自律,科研管理部门也要严格监管,持续净化学术土壤和科研风气★◆■■。
第五,以严的标准抓好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加强业务培训。从4月上旬开始,杂志社开展常态化全员培训,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和管理部门领导来杂志社讲课,全面提高杂志社人员的政治思想、学术水平、编校能力等★◆★◆◆★,真正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顶级刊物编校队伍★■■◆◆■。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6次培训◆■★◆◆。
金民卿:编校质量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关乎期刊的学术质量、品位高下乃至生死存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任何刊物出现这类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严肃对待。
《历史评论》:您认为学术期刊在建设良好学风方面应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更好发挥学术期刊的积极作用?
金民卿:在建设良好学风方面,学术期刊责无旁贷,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立规范、领风气的作用。期刊能够把政治正确◆★、学术高端作为办刊标准,严守制度规矩,严把质量标准,坚决人情稿、关系稿■◆,刊发的文章,就不太可能在政治导向上出错误,学者就不太可能在学术创作上粗制滥造■■◆■◆★、在学术风格上故弄玄虚,也就不太可能为了发表论文而送礼请托。我相信,只要期刊工作者能够严守职业道德,遵循办刊规范,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编校水平,就一定能够以高质量的期刊发展为学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也能够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除了学术诚信问题,我们还要注重学术导向、价值取向以及文风等问题:一些人打着■★◆★◆“学术中立”的旗号,刻意撰写那种远离实际★★◆◆◆◆、缺乏现实意义的文章■★★;有的人刻意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进行学术伪装■★◆◆,写出一大堆别人看不懂的文字游戏式的文章■■;有的人把学术工具化■◆★◆,为了谋取个人名利制造学术垃圾;有的人为了发表文章而费尽心机,走偏门、拉关系,严重污染学术环境。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学风问题在某一方面的反映,一定要引起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并进行有效治理■★◆◆■■。
金民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始终坚持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追求■◆◆,强调■■★◆■◆“流程大于天◆★◆■■”的理念,制定了详细的编校制度,对稿件处理、编校流程作出了严格规定★★,对责任编辑★★、责任编审等人员的岗位职责作出了明确界定,在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联系方面也有明确的制度规定★◆■,编辑会、发稿会、定稿会等有详细的规范性文件★★★★。可以说★★◆★■■,从制度和流程本身来说◆◆★,我们的工作规范基本是科学和完善的。
我认为问题出在执行层面。再完善的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就等于零。一段时间以来,杂志社的制度执行、流程管理★■、程序规范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人员的思想和责任心方面出现了滑坡情况。一些人在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学术敬畏等方面放松了要求,过多关注个人利益而不是刊物质量★★■■★,过多注重绩效得分而不是工作责任◆◆,对一些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时间久了,编校质量出问题是自然的◆◆。
近期网络媒体揭露了一些学术抄袭剽窃等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核心目标,原创性是衡量学术成果价值的核心指标。抄袭剽窃是对学术神圣性的最大亵渎,也是对社会大众的公然欺骗■■■。我们对之采取零容忍态度。在当今学术界和出版界,尽管我们已经采取许多制度性■◆、技术性措施来防止抄袭问题◆★◆★■■,但上述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在学风建设方面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相关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金民卿:出现问题,必须查找原因。期刊发表的文章出现这种引文差错,属于“见刊错误◆◆■◆■”,责任编辑和文章作者都要承担相应责任■■◆。
一方面,期刊编辑要承担审核监督责任◆◆★★■。作者把稿件投给编辑部◆■★◆,经过编辑部的编、审◆◆◆■◆、校等程序◆■◆,最后发表出来,就是期刊的产品,编辑部就应该负有最终责任◆◆★★。如果作者稿件存在问题,编辑应该在编校过程中予以纠正■■◆◆■,督促作者修改完善,并对修改情况进行核查★★◆★■◆,这是编辑的职责所在■★◆◆。文章中的错漏没有得到纠正而直接见刊,说明责任编辑和相关人员工作不细◆■★■、把关不严★■,没有尽到职责★◆■★★,必须承担相应责任,这没有什么好回避的。杂志社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作者,而不对编辑进行处理,这种“护犊子”的事★★◆■★■,杂志社新一届领导班子不能做,也不会做。
始料未及的是■◆,我一到杂志社就遇到此前编辑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和第2期刊发的3篇文章◆◆◆■★■,被公众指出在引文注释的核校方面存在错漏等问题,我感到很震惊和伤心■■■★。我本人从事学术研究差不多40年了◆■★★★■,撰写和发表了不少文章,始终把《中国社会科学》作为“心中的神■★★”。与我一样,大多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都会把《中国社会科学》视为“山峰之巅”◆★■◆。但是,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顶级刊物,居然出现了引文核对、编校质量方面的瑕疵,十分不应该,必须从思想、制度、流程等方面严肃整顿,全面改正。从3月份开始★■■■,我和杂志社的同仁已经下大力气做这方面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的编校质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历史评论》:您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杂志社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和报纸的编校质量?
第六,完善制度规定◆◆★,强化制度执行。5月份以来,杂志社在原有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对杂志社的各方面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修订,编制了完整的制度手册★■◆■◆,要求各部门全员学习、严格执行,真正让制度入脑入心■■■■◆◆,为刊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历史评论》:近期,网络上也报道了一些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存在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问题■★★◆,是不是反映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风建设有待继续加强?除了学术诚信问题以外,当前学风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历史评论》■■■◆:《中国社会科学》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顶级刊物,应该有着严格的审稿★◆、编校和发稿流程,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
金民卿■★■◆★:针对暴露出来的编校质量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已经并将继续采取相关措施,重拳出击,猛药治病★★,力求在不长时间内彻底纠正错误◆■◆■,改进工作★■★★,提升质量,确保刊物的质量和声誉★■■。
第三★◆★■,以自曝家丑、自我革命的精神★■★◆,查找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着力从思想认识★★■、职业道德◆★★★、编校责任、业务水平等方面寻找病因,全面解决责任心不足、业务水平下降的问题,坚决反对精致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
另一方面,作者也要承担主体主要责任。学术研究和学术发表是神圣的公共事业■★。学者给编辑部的投稿◆★■,不仅是个人的学术成果,更是向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发布的公共知识产品,理应承诺并确保稿件的政治导向★■■◆◆■、学术质量、引文注释等方面不出问题■■★★■★,理应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质询。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发表可以为作者带来巨大的学术声誉甚至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作者也应对学术成果的原创性、可信性◆★、严谨性等一切方面承担责任及相关后果,正所谓“文责自负◆■”。特别是引文注释、错别字等技术性硬伤的出现,直接反映作者的基本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存在欠缺。不能对投稿质量负责的作者,不是合格的作者,无论作者的名声多大,地位多高,刊物都有权对不合格的稿件进行修改或退稿■■★■。若因稿件质量问题给期刊造成不良影响,期刊有权对作者继续在该刊发稿作出一定限制★◆,这也没什么好说的。期刊不能总是宽容甚至纵容某些作者“不负责任的毛病”。这既是对刊物负责,更是对学术界和社会公众负责。
《历史评论》:您认为,出现类似的问题,主要是编辑的责任还是作者的责任?一般来说,期刊编辑和投稿作者分别履行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历史评论》■■◆■◆■:近期有读者指出《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第2期刊发的几篇论文存在编校质量问题■◆■★,主要是论文的引文与原文献有所出入。对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第二,以生死存亡的危机感深刻查找和反省存在的问题■■◆。虽然这次暴露出来的主要是引文注释方面的失误,但是我们必须举一反三,深刻省察,对刊物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学术水平、编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视和复查。我到任后,《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4期正在走审发稿流程◆■◆■■,为避免之前的问题■★★★★■,一方面,我要求杂志社各编辑部对所提交的稿件进行全面编校审查,另一方面■■,我自己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逐篇校对,调研基本情况,以期制订相应整改措施。